新密市检察院立案监督模型上线全国平台,大数据赋能检察立案监督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冰珂 通讯员 王瑞 张胜利
8月27日,记者从新密市检察院获悉,由其研发的涉寻衅滋事立案监督模型成功上架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最高检模型库,在全国各级检察机关推广使用。
据介绍,新密市人民检察院对涉黑涉恶案件“回头看”时,发现大多在组织形成初期涉及以寻衅滋事犯罪为代表的暴力、威胁、滋扰等违法犯罪行为,事后利用组织震慑力,以调解、民事赔偿等手段作治安处罚,助长了组织成员的气焰,影响了司法机关公信力。
“传统的立案监督线索来源主要是在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发现或者通过群众信访举报获取,来源面窄、内容零碎、隐蔽性强,无法整合串并分析,导致对黑恶组织早期团伙的寻衅滋事犯罪监督存在滞后性、被动性等问题。”新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五级检察官助理岳丹丹说。
但寻衅滋事犯罪侵害的法益特征明显,作案行径高度相似,如何运用数字思维、数字方法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进行类案监督?
新密市检察院成立数字建模小组,一方面从本院业务系统抓取检察机关受理刑事案件数据,另一方面与公安机关磋商,发挥检警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的机制优势,确定检警数据信息共享的范围和路径等,将寻衅滋事罪构成要件分类拆解。
模型通过设定“寻衅滋事”“持械”“索要”“闹事”等关键词,构建“两年三次类”“人身伤害类”“侵财类”“扰序类”等四种监督规则,并由此将公安机关寻衅滋事行政处罚数据与检察机关刑事受案数据比对,批量发现寻衅滋事有案不立监督线索以及相关职务犯罪线索。
岳丹丹介绍,该模型数据来源稳定、操作便捷、运行成本低、便于推广,对于拓展监督案源、提高寻衅滋事犯罪监督效率,特别是实现涉黑恶犯罪打早打小、监督公安机关深挖犯罪、提高案件办理质效方面具有较好的司法实践效果。
还以寻衅滋事案件为例,数据分析显示寻衅滋事行为多发于夏季且主要集中在夜市、酒吧等场所。新密市检察院联合公安机关对辖区重点区域针对性开展溯源治理和犯罪预防工作,全面提升夜市安全指数;绘制寻衅滋事案件“数据地图”,发现建设类项目密集区域多发阻工类、强拿硬要类案件,运用涉企检察员联络制度,深入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
2023年3月至今,新密市检察院应用该模型初步发现涉寻衅滋事立案监督线索20条,监督立案2件,移送保护伞线索9条;2023年4月推广应用至郑州全市,先后发现疑似线索101条,监督立案6件;2023年5月全省推广以来,批量发现立案监督线索331条,监督公安机关立案27件。
评论